德国职业教育系列之四
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是怎样“炼成”的
唐林伟
德国职业教育质量高与其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高标准、严要求是密不可分的。在德国,职业学校教师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普通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部分实训课教师。一般而言,专业课教师是“理实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他们既能教学生理论,又能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但有一些特殊职业领域的实践教学,其专业性非常强或者任务比较复杂、危险,这时候也会有一些专门从事相关实训教学的老师。德国职业学校的管理人员是非常少的,专业主任、副校长、校长等领导都是要从普通教师做起的,甚至市、联邦各州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都必须是教师出身,一步步做上去的。
在德国,教师、律师和医生三种职业资格是最难获取的。职业学校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硕士毕业——通常是本硕连读10个学期,再经过18个月的见习培训,期间要经历两次国家考试,合格之后才能正式成为一名光荣而且收入可观的职业学校教师。一个年轻人从立志做一名职业学校教师到成功站上讲台授课要经过数年辛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上岗的时候基本上都到了“而立之年”,所以在德国的职业学校几乎见不到30岁以下的教师。整体而言,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培养可以分三个阶段,即职业准备阶段、师范学习阶段和见习培训阶段。
第一个阶段:职业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可以看作是师范教育的定向阶段。因为在职业学校当老师必须要掌握一个职业领域的知识,熟悉一个行业的发展,所以通常情况下学生在18岁或19岁时高中毕业参加会考后,要去职业学校学习3-3.5年(职业领域不同,学制不同)或者是要有企业相关职业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然后才能进入本科阶段的师范学习阶段。
第二个阶段:师范学习阶段
德国几乎没有专门的师范院校,师范教育一般在综合性普通高校进行。职业教育系统的师范学习阶段一共5年10个学期(本硕连读),以理论学习为主,10个学期中有1个学期的实习实践。师范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专业及专业教学法、第二学科(分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科学两大类,包括德语、外国语、伦理学、数学、物理、化学等普通文化课相关的学科,德国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要求还要能教授一门普通文化课才合格,这应该可以称为“三师型”教师了)和教育学及心理学知识。师范学习阶段要求学生修满300个学分(1个欧洲学分相当于学生30小时的学习负担量,学习负担量包括完成上课、自学、作业、实践和考试等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从学分分布情况看,300个学分包括本科阶段180个学分和研究生阶段120个学分;学习内容上,这300个学分中专业及专业教学法114学分、第二学科99学分、职业教育学和心理学42学分,另外还有国考(含学术论文、笔试、试讲和教育实习报告等在内)30学分以及自选15学分。如果学生不想参加国家考试,也可以选择参加硕士毕业考试,拿到教育学硕士学位(注意是教育学学位,不是工学或其他学科的学位),二者任选其一。以前,也就是在欧盟统一大学学位以前,德国的师范生经过五六年的学习,并没有学位,只有第一次国家考试证书,等同于研究生学历。
第三阶段:见习培训阶段
师范学习阶段以理论学习为主,见习阶段则开始真枪实弹地进行教学实践练习。在学生参加完第一次国家考试合格或者获取了教育学硕士学位之后,就可以到各州联邦国家考试中心下设的不同教育学院(或称“教师培训中心”,各州名称有差异,但功能基本相同)参加见习培训了。见习培训阶段,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实战能力,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也集中体现了“双元”的特点,这里的“双元”分别是教育学院和教育学院为实习生指派的去实习的职业学校。这些未来的职业学校教师每周需要4天在实习的职业学校进行实战练习,1天在教育学院进行研讨,一般这样要持续一年半的时间(原来是2年,近年来德国老龄化问题严重,职业学校师资缺乏,后来就改成了1年,然后又觉得时间太少,现在很多州又定为1.5年,曲折!)。
具体而言,这一年半一般是这样度过的:前6个月,每周在职业学校实习的4天中,这些实习生要上8小时的课,其他时间全部听其他老师上课。在实习生讲课期间,有教育学院专门负责的指导员会一直随堂听课,只要讲课,指导员都会在!同时,职业学校的校长也会去听课。6个月过后,由职业学校的校长和教育学院的负责人共同决定实习生还要不要有指导员继续跟踪指导,如果不需要,后面就自己独立上课了,一直到1.5年快要结束时,进行第二次考核,即第二次国家考试。目前,第二次国考的书面考试已经取消,最重要的是要经过2试讲、2次专业口试、1次团体面试以及职业学校校长的打分等环节——太复杂了!
尽管要求比较严苛,但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师范生进入见习期一般都不会为未来工作发愁,因为目前德国职业学校很缺老师,第二次国考的淘汰率基本在5%-10%之间。而且,实习生也不用为生活发愁,见习期的工资也比较可观,接近或大约为公务员工资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