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扶贫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二)

发布时间:2019-12-31作者: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近日,我所副教授唐智彬博士与研究生谭素美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33期)发表论文《国际劳工组织推动职业教育反贫困的主要实践与核心特征》,该文是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职业教育扶贫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主持人为唐智彬。

 

 国际劳工组织(后文简称ILO)成立于1919 年,长期致力于促进社会正义及国际公认的人权和劳工权利,关注就业问题,并做出了大量贡献。通过对政策与制度的梳理与分析,作者发现,在一系列行动中,ILO通过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劳动力素质提升和实现体面就业,进而改善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境遇,实现了有效的反贫困发展目标。

 在论文中,作者首先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关注就业问题是ILO的组织使命和长期核心任务,而职业教育就是实现组织历史使命和组织目标的重要途径。ILO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定义宽泛,其中将职业培训定义为可以习得或发展技术和商业知识的任何培训形式,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工作场所;将技术和职业教育定义为以职业培训为目的的传授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并出台了各种专门文件对职业培训加以引导和规范。

 论文第二部分描述了ILO推动职业教育扶贫的主要实践活动:(一)将贫困青年职业培训与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扶贫的重点。ILO国际培训中心设计了“了解商业”创业教育方案(Know About Business,KAB),主要目的是提高职业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创业意识,并将创业培训和技能教育结合起来,以实现和保留更多和更好的工作机会。(二)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为贫困残疾人发展赋能。为不发达国家的残疾群体提供就业培训与咨询,成立残疾资源小组(Disability Resource Team)等措施为残疾者的需求提供帮助,推动残疾者就业。(三)持续关注贫困女性群体的职业教育扶贫。一方面,ILO相继发布系列《公约》强化社会大众提升妇女工作地位的意识及保障妇女工作权利;另一方面,ILO通过为妇女设立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授予技能,提升收入从而赋予妇女权利。(四)推进其他少数人群的职业教育扶贫。一是关注土著居民的职业培训;二是关注发展中国家地区灾民的生存状况;三是关注农村地区的童工、艾滋病患者等弱势群体的利益。

 最后,论文提出了ILO推动职业教育扶贫的核心特征与启示:一是要将追求社会公平和实现贫困人群人力资本积累作为反贫困的首要关注点;二是要关注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体面就业为基础的反贫困目标;三是要重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贫困群体与个体适应性。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贺艳芳

友情链接